濮阳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濮阳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于:2022-12-17 09:01)



 

 

濮阳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濮阳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办,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

《濮阳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落实。

 

 

 

2022年12月12日

 

濮阳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21—2025年)

 

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生态濮阳县,根据《濮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开启生态濮阳县建设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是濮阳县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的崭新时期,也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必须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奋斗、深入攻坚,为生态濮阳县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要成就

“十三五”以来,濮阳县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突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污染防治工作,出台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方案,系统推进“三大攻。认真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完善环保工作机制。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全面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扎实有效推进了全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绿色发展有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居全市第1位;“三大改造”加快推进,巨烽生物、训达粮油等20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蔚林新材料等30多家企业完成“两化融合”对标改造,濮耐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德力西被评为省级绿色工厂。能源结构持续调整。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完成“电代煤”“气代煤”14.9万户;推进华能、新希望等9个风电场建成投用、总装机规模758兆瓦,文23战略储气库、渡濮户(鄂安沧)输气管道基本建成;县城区集中供暖普及率达到86%。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有序推进济郑高铁濮阳县段建设,新建改造龙苑路、红旗路等城区道路51条,总长度108.2公里;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投放新能源公交车并建设公交车充电桩。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2020年,濮阳县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88μg/m3;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61μg/m3,优良天数为228天,占比为62.3%。与2016年相比,全县PM10年均浓度下降25.42%PM2.5年均浓度下降21.2%,优良天数提高19.4%2020年,濮阳县地表水断面均完成考核目标,为省辖黄河、海河流域跨省界河流的水质稳定提供了保障,马颊河戚城屯桥断面水质改善明显,年均水质消除劣V类,黄河刘庄、濮阳西水坡2个国考断面水质保持III类及以上,金堤河宋海桥断面实现劣V类改善到V完成赵北沟、贾庄沟黑臭水体整治任务2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III类,取水水质达标率100%。完成321个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核实、114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全县受污染耕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累计完成80个村庄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生态保护持续加强全县林地面积达到3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0%以上,湿地面积4907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51%。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新建龙文化公园、青春主题公园等街头绿地和广场25处,新增绿地面积310万平方米。着力建设引黄入冀、第一濮清南和马颊河、黄河、金堤河四大生态走廊,基本形成了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纵横交织、相互贯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和生态骨架。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村38个,市级生态村68个;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县。

环境风险有效管控。完善企业环境风险排查评估制度,推行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严格高风险企业监管,实施环境风险源登记与动态管理。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应急防范措施,强化应急演练,防范污染事故发生。对全县环境应急监测能力进行自查评估,进一步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妥善有力的应对2018年回木沟跨省废酸倾倒事件,为跨界环境风险处置树立了濮阳样板。

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实施三线一单。落实生态补偿制度。不断完善大气、地表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从2017年启动排污许可证发放以来,截止2020年底,濮阳县共发放排污许可证207张,基本完成排污许可管理名录规定行业的许可证核发。

第二节 生态环保任重道远

濮阳县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县辖黄河和海河两大流域,是引黄入冀补淀干渠、第一和第二濮清南干渠等多条引黄干渠渠首所在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整体压力仍然较大,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生态环保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对标生态濮阳县目标差距大。生态基础薄弱,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绿色发展方式尚未根本形成。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偏低。2020年,濮阳县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4.8%34.0%30.1%,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与极度缺水的现状不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非常艰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性差,尚未根本好转,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亟待加强。

结构性污染问题仍然突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亟待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6.0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待壮大。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偏高。地处跨省公路运输要道,铁路运输体系不健全,货车运输污染严重,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

部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臭氧(O3)污染日趋凸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遇到瓶颈,PM10PM2.5污染较为严重,2020PM2.5年均浓度未完成年度目标,且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74。金堤河、马颊河达标状况不稳定,金堤河宋海桥、马颊河戚城屯桥断面个别月份水质仍为劣类,第二濮清南干渠黄龙潭断面年均水质为劣V类。生态流量严重缺乏,金堤河濮阳(三)水文站断面存在断流问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减排扩容难度大。

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压力大。存在危险化学品运输通道,金堤河S101桥、S209桥、工业大道桥等跨河桥梁风险防范设施不健全,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压力大。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不健全,人员、设备不足,自动监测水平有待提高。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存在短板。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待加强。生态文明各项改革还未完全适应。生态环境治理内生动力不足,部分企业责任意识不强。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投入过度依赖政府投资,融资渠道单一,社会资本使用不足。基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亟待加强。

第三节 迈向生态濮阳县建设新征程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攻坚克难期,从生态环境保护历程看,濮阳县工作取得了阶段进展。进入十四五,濮阳县将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建设省际区域物流中心全省乡村振兴、豫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会迎来更好的机遇,绿色发展将走向历史的快车道。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尽管十三五时期濮阳县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进步,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道路仍不是一片坦途,依然任重道远。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要深刻认识到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融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为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濮阳县力量,落实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全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战略定力、掌舵前行,将濮阳县打造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样板区,迈向生态濮阳县建设新征程。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激励与约束并举,增容与减排并重,统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改善、环境风险防控、治理能力提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濮阳县新征程奠定生态环境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坚持绿色发展。以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为引领,把生态环境保护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以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为导向,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着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制度创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第三节 规划目标

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濮阳县加快建设。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稳步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67.1%,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劣V类水体和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新进展。

——环境风险有效防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能力明显增强,跨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核与辐射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治理体系逐步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落实,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短板加快补齐,全县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展望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基本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专栏1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指标目标

指标类别

序号

2020

2025

指标

性质

环境质量改善

1

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

61

47

约束性

2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62.3

67.1

约束性

3

地表水国、省、市考断面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完成市定目标

16.6

约束性

4

地表水国、省、市考断面劣类水体比例(%

20

基本消除

约束性

5

地下水国家考核区域点位类水比例(%

0

0

预期性

6

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

--

基本消除

预期性

7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32

45

预期性

绿色低碳发展

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按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按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10

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780.8]

约束性

11

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354.8]

约束性

12

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3005.3]

约束性

13

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29.2]

约束性

环境风险防控

14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100

约束性

15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

有效保障

约束性

16

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起/万枚)

0

0

预期性

17

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

81

98

预期性

18

县城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

100

100

预期性

生态

保护

19

林木覆盖率(%

30

30.2

约束性

20

生态质量指数(EQI

--

稳中向好

预期性

21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公里)

--

不减少

约束性

资源利用

22

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3.53

按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23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

按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24

再生水利用率(%

--

30

预期性

注:12020年濮阳县市控及以上考核断面5个,“十四五”期间,濮阳县市控及以上考核断面调整为6个,其中“十三五”期间的1个断面不再考核濮阳县,新增2个断面水环境质量均低于III类。2[ ]内为五年累计数。3十四五时期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考核基数发生变化,以最新计算标准为准。

 

第三章 加快绿色转型,推动低碳发展

以区域绿色协调发展为统领,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加快清洁能源体系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第一节 统筹推进区域绿色发展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三大空间格局,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实施污染集中控制,保障人居环境和粮食生产安全。引导黄河滩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逐步有序转移,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强化耕地保护,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治理,保障农产品安全。推进城市化发展区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工业园区、静脉产业园布局。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硬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建立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将三线一单作为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的重要依据;作为推进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风险管控等工作的依据和生态环境监管重点,强化其在生态、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节 优化升级绿色发展方式

加快产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严禁市场主体新增禁止和限制发展的产品、生产工艺和设备,排查建立淘汰类工业产能和装备清单台账,按时关停淘汰。加大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禁止新增化工园区。

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以建材、石化、化工、石油开采、农副食品加工、包装印刷、耐火材料制品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促进行业绿色化改造升级,实施减污降碳行动。开展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机制,争创国家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到2025年,培育省级绿色工厂10家左右。

提升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区域能评制度,建立区域负面准入清单。强化石化、化工等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依法推进清洁生产,在重点行业深入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传统行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鼓励石化、化工、农副食品加工、家具制造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濮耐、蔚林等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2022年年底前,完成濮阳训达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清洁审核验收。开展高耗能、高排放(以下简称两高)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

第三节 构建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

优化能源结构与布局。进一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持续推动燃煤消费替代,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启动可再生能源+储能等综合能源示范工程。抢抓黄河流域绿色能源产业带建设机遇,持续扩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供给能力,积极谋划发展氢能,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和园区化发展,打造黄河流域绿色能源基地核心区。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112万千瓦。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扩大清洁能源供给和消费规模。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建设加气站和充电桩。服务好中原储气库项目建设,建设文23二期、文13和文24储气库等。到2025年新增库容60亿方、工作气量18亿方。强化天然气管网建设,配合建设湖北潜江-中原储气库群等5条输气管道,建成濮阳-开封-周口-信阳、濮阳-鹤壁2条省级天然气干线,增加化石能源供应渠道,进一步巩固华北地区天然气储运枢纽地位。建设沿黄绿色能源廊道,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到2025年,全县煤炭消费总量下降10%,能耗消费强度下降20%,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县城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85%

实施终端用能清洁化替代。加快农业、工业、建筑、交通等各用能领域电气化、智能化发展,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巩固全域禁煤成果,依法严厉查处违规使用、销售燃煤行为。对以煤、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锅炉和工业炉窑,加快使用清洁低碳能源以及工厂余热、电力热力等进行替代。扩大集中供暖面积,优化供热资源及管网建设,加快推进新源环保公司供热,不断完善供热管网。到2025年,县城建成区集中供暖普及率达到90%左右。加快种养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企业燃煤设施清洁化能源替代,2022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食用菌企业双改工作。

第四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积极开展碳达峰行动。推动工业、交通业等重点领域制定达峰行动方案。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制定的碳达峰行动方案。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探索两高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

控制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或使用。配合市级组织重点企业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开展排放核查,逐步参与碳交易市场。继续分行业实施含氢氯氟烃淘汰和替代。建立和实施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消费备案管理,继续推动三氟甲烷销毁和转化。

完善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落实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数据获取渠道和部门会商机制,推进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常态化。深入推进低碳试点建设,持续开展低碳试点社区、工业园区和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应对突发气象灾害能力,提高重要生态环境治理设施抗风险能力。持续推进国土空间绿化行动,增强绿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专栏2  绿色发展工程

(一)绿色产业发展

企业绿色循环化改造工程。培育省级智能工厂10家、智能车间15家、绿色工厂10家左右。鼓励濮耐、蔚林等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濮阳训达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清洁生产改造;建设濮阳县智慧园区一体化平台,推动实施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重点企业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绿色循环化改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建设中建材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河南达鑫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加工等项目。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支持天顺公司建设储能制氢能产业园、天顺风电场,建设濮阳县园区分散式光伏发电项目等。

(二)清洁低碳能源建设

电力及供热工程。完成濮阳县化工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康庄(海通)、文明(城东)、龙韵(城南)、新苑(梁庄)、状东(胡状)、璞玉(柳屯)等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源环保公司供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项目建设。天然气储气库及管网建设工程。建设濮阳县文23储气库项目(二期工程)、文13、文24储气库;配合完成湖北潜江-中原储气库群,日照-濮阳、济南-濮阳、鹤壁-濮阳、濮阳-开封-驻马店-信阳输气管道建设。

第四章 加强协同控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PM2.5O3协同控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统筹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努力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第一节 持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

协同开展PM2.5O3污染防治。加强 PM2.5O3协同控制。加强建成区及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柳屯镇塑料编制加工集群等重点区域治理,强化分区分时分类差异化精细化协同管控。构建污染天气应对预案体系,完善PM2.5O3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机制。探索轻、中度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健全重点行业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分类管控办法,修订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夯实应急减排措施,完善应急减排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渠道。强化联防联控,健全会商机制,实现监管数据互联互通,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治理和联合执法。探索法制、机制和手段创新,在重污染应对、执法督查、环评会商等方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联动。2025年,濮阳县PM2.5浓度总体下降22%以上,并力争O3浓度稳定下降。

做好VOCs全过程综合管控。按照控制总量、削减存量、减量替代的原则,实施工业源VOCs总量控制,涉VOCs的建设项目,实行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削减替代。大力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在技术成熟的家具、机械设备制造、汽修、印刷等行业,全面推进源头替代。推进油改水源头替代,突出抓好油性漆改水性漆工作。建立健全VOCs 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强化重点行业 VOCs 污染治理实现涉VOCs重点工业企业监控全覆盖,完善全县VOCs排放清单,确保涉气企业废气收集、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废气收集率和达标排放率明显提升。推进濮阳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VOCs治理项目,濮阳正发塑料包装有限公司VOCs在线监测、催化燃烧治理。结合实际,深入开展石化、化工、家具制造、包装印刷、工业涂装、塑料制品、汽车维修等7个行业VOCs治理,按照一厂一策要求,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强化餐饮油烟排放治理,定期巡检油烟净化设备运行及维护状况。全力开展涉VOCs的工业企业废气的无组织排放处理。实现工业企业VOCs监控全覆盖。

深化NOx颗粒物等大气污染治理。加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完成濮阳县新源环保热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和非电行业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按照河南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巩固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成效。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对涉及生产过程中的煤炭、矿石等物料运输、装卸储存、厂内转移与输送、物料加工与处理等各生产环节实施无组织排放精准治理,实现全封闭贮存及运输。重点涉气排放企业原则上不得设置烟气旁路,因安全生产无法取消的,安装旁路在线监管系统。

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规范和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管理工作,完善评定机制,将评级与大气环境质量达标挂钩,培育推动企业梯度达标,促进行业治理能力治理水平整体升级。落实AB级企业相关鼓励政策,发挥先进示范引领作用;严格执行CD级企业污染管控措施,促进工业污染治理水平全面提升。逐步实现D级企业基本消除。

第二节 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

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和多式联运。提高瓦日铁路、晋豫鲁铁路等现有铁路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完善铁路与物流园区、重点企业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高多式联运效率;规划建设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铁路物流中心、铁路专用线项目;积极配合济郑高铁、安濮菏城际铁路建设,不断完善濮阳县铁路网。优化完善公路网,科学实施重型车辆绕城行驶,确定绕城通道路线,完善通行条件。实施濮卫高速东延、沿黄高速建设及菏宝高速下道口连接线等工程,完成濮卫高速、阳新高速濮阳县段建设,形成高速公路环城格局。完成引黄入冀快速通道改建、S214至引黄入冀快速通道改建、S304濮鹤线濮阳县白S219段公路改建等,优化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加强县域与城市之间互联互通,形成内畅外联的干线公路网。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规划,提高公路等级,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推动车辆升级优化。鼓励将老旧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替换为清洁能源车辆,持续推进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到 2025 年,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和燃气货车(含场内作业车辆)。全面实施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开展铁路货场、物流园区等重点场所非道路移动机械零排放或近零排放示范应用。

大力推广绿色城市运输装备。坚持公共交通优先,促进濮阳县公交场站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城市交通绿色化发展,完善加气站、充电桩等设施布局,优先在产业园、较大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公交市政等车辆集中停放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推进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使用,2025年,新增或更新城市邮政快递、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9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在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工业企业厂区内部货物运输、人员摆渡等车辆全部改用新能源汽车。

加强重型柴油运输车辆污染治理。开展柴油货车等高排放车辆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监管整治,严查渣土车违规上路、违规运输、沿途抛洒等行为。重型柴油货车全部安装颗粒物捕集器(DPF)和催化还原装置(SCR),并安装实时排放监控装置,确保达标排放。持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开展重型柴油货车油品尾气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在S215G106S101S305S307货运通道、交通主要干线城市建筑工地周边物流企业车辆停放地等重型柴油货车集中区域,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沿线的加油站点全部提供车用尿素加注和销售服务,保证柴油车辆尾气处理系统的尿素需求。

推进构建--一体监管体系。强化天地车人平台数据应用,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积极发展智慧交通,建设数字濮阳智慧交通平台和基于5G的客车综合监控系统。开展新生产机动车监督抽测和执法监管。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2025年年底前,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应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2023年年底前,实施国六车用汽油b段标准。开展新生产机动车、发动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检查和执法。到2025年,主要车(机)型系族年度抽检率达到80%以上,全面消除未登记或冒黑烟工程机械。

第三节 强化扬尘污染治理

严格施工工地扬尘管控。全面实施绿色施工,将绿色施工纳入企业资质评价、信用评价。加快两个禁止(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信息平台建设进度,到2025年,全县施工工地、储运设备、专用车辆入网率达到100%。施工工地要严格执行六个百分之百(建筑工地执行八个百分之百),规模以上施工工地(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建筑工地,长度200米以上的市政、国省干线公路、中标价1000万元以上且长度1公里以上的河道治理等线性工程和中型规模以上水利枢纽工程等)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并与主管部门联网。

加强道路及其他扬尘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推行以克论净、深度保洁作业模式,加强对濮阳县建成区、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慢行道、人行道、广场、游园的环境卫生保洁力度,不断扩大道路机械化清扫和洒水范围,加强对绕城G106S101S215等国省干线公路的机械化清扫保洁力度。除特殊天气外,绕城区国省干线公路每日至少清扫1~2次。全面禁止在国、省、县道上打场晒粮。严控城市平均降尘量。

第四节 加强其他涉气污染物治理

加强恶臭、大气氨污染防控。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畜禽养殖等行业恶臭污染防治。探索建立大气氨规范化排放清单、摸清重点排放源。探索有效控制烟气脱硝和氨法脱硫过程中氨逃逸的途径,采用氨法脱硝、氨法脱硫工艺的,氨逃逸浓度不得高于8毫克/立方米。加强源头防控,探索开展移动源大气氨治理,推进养殖业、种植业大气氨减排,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进养殖场通风环境,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优化饲料、化肥结构。开展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大气氨排放总量控制,力争到2025年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大气氨排放总量削减5%

加大非常规涉气污染物治理力度。基于现有烟气污染物控制装备,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推进工业烟气中三氧化硫、汞、铅、砷、镉、二英、苯并芘等多种非常规污染物强效脱除技术应用。加强生物质锅炉燃料品质及排放管控,禁止使用劣质燃料或掺烧垃圾、工业固废,对污染物排放不符合要求的生物质锅炉进行整改或淘汰。

专栏3  蓝天工程

(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

增建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推进实施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重点企业异味监测系统等项目,建立天空、陆地统筹的全方位监测监控体系。实施濮阳正发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濮阳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濮阳市富恒新型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巨烽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4个企业VOCs治理项目。完成濮阳县新源环保热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推进飞达炉料、洁源生物搬迁入园和非电行业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二)铁路运输和多式联运

建设安阳-濮阳-菏泽城际铁路(濮阳县段)、濮阳菏泽城际高铁、濮卫高速(濮阳段)、濮卫高速东延改建、荷宝高速连接线、阳新高速(濮阳段)等。实施引黄入冀快速通道改建、S214至引黄入冀快速通道改建、S304濮鹤线濮阳县白S219段公路改建等一批公路改建工程。实施一批乡镇畅通工程和农村公路提质升级工程,累计完成160公里县乡公路提质改造、300公里通村公路改造。建设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铁路物流中心、铁路专用线项目,打造集仓储、配送、加工、物流、交易功能于一体的区域铁路物流枢纽和交易中心。

 

第五章 深化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基于三水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系统治理,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努力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第一节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巩固提升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开展西水坡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整治回头看工作,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实施动态清零,严防问题反弹。以西水坡和李子园水源地为重点,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保护区整治与生态修复,保护区内风险源应急防护、水源地监控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保障西水坡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下,积极推进新水源地建设,适时推动西水坡水源地调整。

稳步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千吨万人”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回头看”,实施“动态清零”。加强乡镇级和“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定期巡查维护界碑、交通警示牌和宣传牌等保护区标识、隔离防护设施等依法清理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涉水工业企业;对可能影响水源环境安全的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等风险源进行排查整治;对水质不达标的水源,采取水源更换、集中供水、污染治理等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逐步推进乡镇级及以下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监管。加强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全过程管理。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状况评估工作。加大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公开力度,接受公众监督;加强西水坡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监控能力建设,建立风险源名录,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农村水源水质监测,推进乡镇级及千吨万人水源常规监测,建立健全部门间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日常监管制度,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

保障重要调水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引黄入冀补淀干渠水质安全,坚持做好沿线污染治理,加强与供、输、用水方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加大渠首供水工程和输水干渠监管巡查力度,确保一泓清流送雄安。加强第一濮清南干渠、第二濮清南干渠、王称灌区输水总干渠沿线污染治理,保障引调水水质稳定。以引黄入冀补淀干渠输水廊道为重点,构建绿色生态廊道,保障输水河流水质安全。

第二节 持续推进污染减排

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按照因地制宜、查漏补缺、有序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谋划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及规模。对县域内现有的濮阳同生中宇水务有限公司、濮阳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庆祖污水处理厂、柳屯污水处理站进行提标改造。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要建设尾水人工湿地进一步提升污水排放水质。到2025年,全县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万吨/日,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

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优先补齐城中村、老旧城区、建制镇、城乡结合部和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生活污水管网设施短板,努力实现管网全覆盖。结合老旧小区和市政道路改造,同步推动支线管网和出户管的连接建设,补上毛细血管对已建成的城镇排水与污水收集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和日常养护。2025年,基本消除县城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在2020年基础上增加5个百分点。推进排水管网清污分流和雨污混错接改造。实施沿河截污管网截流井、混接的雨水及合流制排水口改造和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有效避免地表水进入污水管网系统,同时消减合流制排水口溢流污染。实施污水管网互连互通工程,通过工程措施,建立建成区污水收集主管网及各污水处理厂管网的连通,实现污水处理智能化调配,解决污水处理厂收水不均问题。

加强城市面源污染管理。对县城雨污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建立网格管理员日常巡查制度。加强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污水收集管网相关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逐步建立定期排查管网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市政雨水口排污问题整治。常态化开展雨水管网倾倒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沿街商户通过雨水篦子向管网直接泼洒、倾倒等行为。

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按照城镇污泥处理处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快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鼓励推行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焚烧和资源化利用新工艺,有效解决污泥安全处置问题。新建污水处理厂必须有明确的污泥处置途径和配套完善污泥处置设施。鼓励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等模式。健全污泥产生、运输、储存、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立污泥管理台账,严格限制未经脱水处理达标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到2023年,完成八公桥倪家寨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到2025年,县城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持续推动县城建成区已纳入清单的黑臭水体治理,巩固已有成果。持续推进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制定治理方案公布建成区黑臭水体清单、主责部门、河湖长、达标期限并组织实施,定期向社会公开治理进展情况。2025年年底前,县城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管理。开展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逐一明确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建立排污口整治销号制度,形成需要保留的排污口清单,开展日常监督管理。2025年年底前,完成县域内所有排污口排查,基本完成金堤河、马颊河、贾庄沟等市控以上考核断面所在河流排污口整治。

持续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开展工业园区专项排查整治。完成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问题排查,建立园区污水收集处理问题清单及整治台账,针对存在问题编制一区一策整治方案。2024年年底前,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污水管网质量和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污水实现应收尽收。提升工业污水集中处理水平,努力实现一园一口。加强对户部寨镇、八公桥镇、五星乡、梁庄镇、海通乡等废水未纳入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化工或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完成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蔚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废水纳管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第三节 保障生态流量 

保障金堤河、马颊河生态需水。强化水资源用途管制,建立金堤河、马颊河生态需水量多途径保障机制。严格控制不合理的河道外用水,逐步退还被挤占的河道内生态用水。到2025年,生态流量管理措施全面落实,金堤河、马颊河生态流量得到改善。将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情况纳入生态环境统一监管。配合市级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河流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流量。积极谋划金堤河建设水资源调蓄工程,推进建设马颊河、御龙河、古城河三大水系,实现水系连通,实施丰蓄枯用。

实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农业节水。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管控,完善南小堤、渠村、王称等农田灌溉工程体系,逐步降低农业用水比重,优化用水结构;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推广应用喷灌、微灌、滴灌高效灌溉技术,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效率,到2025年,全县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到116万亩;严控和压缩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推广耐旱、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强化工业节水。开展石化、化工、食品加工等高耗水或重污染行业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或节水技术改造。促进生活节水。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优化城镇供水管网布局,对陈旧、漏损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进行节水改造,新建小区实行双管入户;建设节水型示范社区、示范单位。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全县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完成市定目标。

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开展企业用水审计、水效对标和节水改造,推进企业内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和园区内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加快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建设,合理布局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优先将达标排放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就近回补自然水体。鼓励新、改、扩建项目优先利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谋划实施濮阳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利用,鼓励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力争到2025年,濮阳县再生水利用率到达30%以上。推进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到2025年,县城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达到20%以上。

第四节 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实施生态缓冲带建设。推进生态缓冲带划定工作。探索对涉及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重要干支流划定生态缓冲带。按照生态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原则,开展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修复与建设试点工作,强化生态缓冲带拦截污染、净化水体、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等功能。强化河湖生态缓冲带监管。逐步清退、搬迁与生态保护(修复)功能不符的生产活动和建设项目。以金堤河、马颊河为重点,实施硬质护岸柔性改造和生态堤防建设,构建宽度适宜的植被缓冲带,提高河流水体的水环境质量。

加快河湖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全力推进马颊河流域治理,提升马颊河水质,力争戚城屯桥断面稳定达标。加强金堤河流域综合治理,到2025年,完成青碱沟水环境综合治理、回木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动第二濮清南干渠及幸福渠治理,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落实河湖长制相关要求,巩固黄河流域清四乱整治成果,全面推进全县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以金堤河干流及其支流堆沟、回木沟、五星沟等,马颊河水系贾庄沟、徒骇河水系幸福渠为重点,全面完成干支流沿线堆放垃圾、闸前垃圾的清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河流清洁水平。实施河湖和湿地保护修复、滩区综合治理等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积极推进滩区移民迁建,加强沙化土地治理。探索研究引黄入冀补淀源头段沉沙池淤积泥沙的复合利用。

推进湿地恢复与建设衔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厘清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依托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恢复保护和建设工程,改善湿地生态质量,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到2025年,全县湿地保护率达到53%。强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污水处理厂的下游、主要纳污支流入干流口等关键节点设计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专栏4  碧水工程

(一)饮用水水源保护

完成城乡供水调蓄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水源置换(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老旧管网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县水厂信息化工程、南水北调引水管线工程等。实施新水源地建设,适时推动西水坡水源地调整。

(二)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

建设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工程,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完成濮阳同生中宇水务有限公司、濮阳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庆祖镇污水处理厂、柳屯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工程。完成濮阳县德康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工程、濮上路西红旗路北污水处理厂工程等,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万吨/日。完成八公桥倪家寨污泥处理项目建设,新增污泥处理能力60/日。

(三)生态流量保障

灌区节水配套工程。开展濮阳县灌排渠系项目、南小堤灌区站库联合治理工程、濮阳县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巩固提升工程。水系连通工程。推进建设濮阳县马颊河、御龙河、古城河三大水系,实现水系连通;实施濮阳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开展农村坑塘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万亩平原水库建设工程。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建设规模5万立方米/天的金堤河濮阳县段河口湿地净化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城东、城南新城海绵型建筑与社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和绿地等,对新、改建小区均强化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加强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生态水系等建设。

(四)水生态保护修复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濮阳县金堤河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青碱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回木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濮阳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和河道水生态建设PPP项目等;加快推动金堤河水系回木沟、青碱沟,马颊河水系贾庄沟,徒骇河水系幸福渠等治理,全面完成沿线堆放垃圾、闸前垃圾的清理工作并建立长效机制;实施滩区综合治理工程、滩区护滩维护提升项目,探索研究引黄入冀补淀源头段沉沙池淤积泥沙的复合利用,探索引黄入冀补淀源头段生态保护修复、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黄河湿地保护提升工程。推进实施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沿渠村、郎中、白、王称、徐镇、梨园、习城等乡镇建设湿地公园群和小微湿地群,推进黄河湿地生态带综合治理。实施渠村、梨园、王称等黄河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金堤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恢复保护工程,推进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四期)建设,整理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驳岸和保护鸟类栖息地等。

 

第六章 实施水土联控,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防控,统筹地上和地下协同治理,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管控,推进土壤安全利用和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持续实施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第一节 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系统防控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将土壤环境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风险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止规划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新、改、扩建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要提出并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要求。

防范工矿企业新增土壤污染。加强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技术帮扶,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土壤污染防治要求。督促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及整改,到2025年,至少完成一轮排查整改。督促重点监管单位定期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探索建立地下水重点污染源清单。鼓励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因地制宜实施管道化、密闭化改造,重点区域防腐防渗改造,物料、污水、废气管线架空建设和改造等,从源头防范土壤污染。指导濮阳市三丰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濮阳县鑫地生物有限公司、濮阳县生活垃圾处理场、濮阳县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濮阳安吉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蔚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建立隐患排查制度

第二节  推进土壤安全利用

持续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充分运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进一步根据区域污染源特征、产业布局等,优化土壤监测点位,补充完善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将文留、徐镇、户部寨、柳屯、鲁河、子岸、胡状等乡镇油田开采区及采油厂作为重点监测区域,布设土壤环境风险监测点位,开展例行监测。

持续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根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类别(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成果,严格农用地土壤分类管理和监测监控,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优先保护类耕地加大保护力度,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定无法避让的,严禁占用,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加强林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动态更新耕地分类清单。

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环境风险。深化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等市政设施,油田开采区、产业园区等用地调查,对新发现的疑似污染地块开展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合理确定土壤用途。以化工类园区为重点,做好危险废物的暂存和安全处置。持续更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地块名录,严格准入管理。按照以质量定用途的原则,将土壤环境质量较差的地块尽量规划为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不高的用地类型。对暂不开发利用的地块和目前治理修复技术尚不成熟的污染地块,重点实施风险管控。推进和完善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地块空间信息与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图管理。

加强污染地块治理和修复监管。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善准入管理政策,强化部门联动监管机制。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为重点,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修复。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等专项行动遗留地块为重点,加强腾退土地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以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等行业企业为重点,探索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模式。推广绿色修复理念,防控修复过程二次污染。探索污染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配合市级开展濮阳县油田工矿土地复垦、油田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强化油田污染土地治理。

加强黄河流域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强化黄河沿岸(滩涂)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开展巡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以黄河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配合开展水源地及其周边土壤环境监测,严厉打击违法排放污染物和非法开采行为,确保保护区及其周围土壤环境安全。

第三节 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

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以饮用水水源保护为核心,开展濮阳县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和濮阳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确定受水区内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科学评估濮阳县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加强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保护,加强黄河滩区地下水保护,开展黄河滩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对化学品生产企业、产业园区、采油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地下水污染源及周边区域,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专项调查,评估地下水环境风险。

加强地下水环境风险管控。推动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工业园区等地下水重点污染源采取防渗漏措施,实施防渗改造,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井并进行监测。加强地下水重点污染源监管力度,强化化工产业园区、危险废物处置场、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更新全县废弃井名录库,持续开展封井回填等地下水污染修复工作。探索开展采油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治理修复。

第四节 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化肥农药使用量调查统计。分区分类推进科学施肥,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与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强化农田退水生态治理及监管,减少化肥农药流失,控磷降氮,严防种植业面源污染。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全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负增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以上。

强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与管理。加快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开展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污染防治,鼓励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采用种养结合”“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等模式。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推广种养结合,发展稻鳅共养、稻蟹共养、稻鸭共育、莲鳅共养等生态循环农业。实施池塘标准改造,推广池塘底排污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

专栏5  净土工程

(一)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

开展采油区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定农用地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和范围。开展采油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基本查清采油区因石油开采、运输、加工等活动对区域地下水、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等造成的影响。开展黄河滩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及防治,对工作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和生态环境调查,查清工作区地下水的总体污染状况。

(二)土壤污染修复工程

实施濮阳县淤区土壤改良、濮阳县油田工矿土地复垦、濮阳县油田土壤污染治理等项目。

第七章 加强生态监管,维护生态系统安全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监管,丰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一节 构建生态格局

优化县域生态安全格局。科学构筑三区三线生态安全格局,注重生态、农业、城镇三区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主要控制线衔接协调。全面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标准建设河、坝、路、林、草有机融合的生态体系,构建两河两渠为骨架的黄河流域生态格局。

严格实施生态空间管控。围绕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对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措施,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的要求进行管理,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要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原则上不得开展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逐步建立完善遥感监测和地面监测相结合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常态化巡查、核查制度,严格查处破坏生态空间违法行为。

第二节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开展多自然要素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施河湖和湿地保护修复、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滩区综合治理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重点推进黄河滩区治理,积极推进滩区迁建,加强沙化土地治理。因地制宜促进生态空间内建设用地逐步有序退出。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防护林建设。建设黄河、金堤河、第一濮清南、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四大生态廊道、推进黄河生态涵养带、金堤河生态涵养带、黄河故道防护林带和都市生态林业圈三带一圈建设,筑牢生态屏障。

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黄河鲁豫交界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黄河鲤、鲇、赤眼鳟、翘嘴、乌鳢、大鳞副泥鳅、鳊、似鳊、光泽黄颡鱼和中华鳖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禁渔期、禁渔区等制度。深化濮阳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重点对列入国家、省级重点保护名录中的野生动植物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加快建设以生态保护红线为主体,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为支撑,黄河生态廊道为脉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到2025年,建立濮阳县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及疫病疫源监测中心。加大野生动植物重要分布区、栖息地的保护和野外巡护力度,全面取缔非法野生动物市场。

有效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加强对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控,持续开展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和预警。跟踪潜在有害外来生物,完善应急预案,将有害外来入侵物种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的监督,开展自然保护地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成效评估。强化和规范增殖放流管理,合理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严禁放流外来物种。

第三节 加强生态保护监管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配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基础调查和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时发现、移交、查处各类生态破坏问题并兼顾保护修复情况。加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功能、性质和管理实施情况的监控,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

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建设和监管。结合绿盾行动,动态监管并及时发现、核实在自然保护地内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违法违规情况,及时反馈整改修复情况。健全自然保护地评估体系,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优化和保护成效评估。

强化生态保护执法监管。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联动机制,加大区域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破坏行为。认真履行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监管职能,加强自然保护区执法监管。

专栏6  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一)生态林带保护

完成国储林项目二期PPP项目,建设黄河古道防沙林和城南森林防护带、澶州河森林公园,推进实施林业欧投等项目,打造城乡一体的生态绿道网络。

(二)生态廊道建设

实施濮阳县沿黄堤防浪林建设工程、水源地生态涵养林建设工程、金堤河生态防护林带、金堤河生态涵养林及村庄绿地、乡村公园等建设,沿河两岸建设景观林、生态林、优质用材林。推进金堤河、马颊河及其主要支流硬质护岸柔性改造和生态堤防建设,打造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黄河、金堤河、第一濮清南(马颊河)四廊多点生态廊道。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濮阳县内野生动物活动的重点部位,建设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及疫病疫源监测中心,完善野生动物救治笼舍、药械、监控系统、监控设备、疫病疫源监测防护设备设施等。

第八章 坚持先行先试,统筹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向乡村延伸,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第一节 统筹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布局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坚持多规合一,统筹城镇和村庄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护。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

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置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分类收集设施和转运设施,健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积极推进厨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建设八公桥倪家寨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鼓励居民分开投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循环利用。到2025年,基本实现厨余垃圾单独处置为主,预填埋+焚烧处置为辅的处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完善村庄保洁制度2025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

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对具备条件的城镇(园区)周边村庄,将生活污水就近纳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对常住人口多,集聚度高、无法纳入城镇管网的村庄,可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对居住分散、污水产生量较少的村庄,可采取单户或联户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利用。到2023年,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健全设施运行管护体制机制。将农村污水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垃圾清理、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强化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管,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已有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到2025年,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

第二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整治为重点,推进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第一濮清南干渠、第二濮清南干渠、金堤河、马颊河等出县境河流两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突出乡村田园特点,加大村庄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力度,保护延续村庄肌理风貌,打造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依托濮渠路、引黄入冀补淀、106国道等建设四纵三横美丽乡村示范带。到2025年,力争新增20个以上省级及以上美丽乡村。

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厕所改造工程,合理确定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模式。结合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发展要求,推进乡村公共厕所和标准化旅游厕所建设。建立厕所粪污治理长效机制,配备专业管护人员,保障日常管护工作经费。农村新建住房均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实现户用厕所退街进院入室。在污水管网覆盖的集镇区使用水冲厕所;远离集镇区建有不同形式农村污水处理模式的村庄应使用水冲厕所;远离集镇区的其他村庄应推广不同形式的粪池式厕所。2025年年底前,力争完成全县户厕改造,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乡村学校、卫生院(室)、村委会等公共场所的厕所基本达到《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三类标准。

有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以面积较大、群众反应强烈的水体为目标,统筹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优先治理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的农村黑臭水体,实施拉条挂账、逐一销号。试点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工作,根据黑臭水体程度、污染成因、水体功能等因素,以控源截污为根本,合理选择治理技术模式,采取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系连通、水体净化等措施,集中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粪污、水产养殖和农业面源等污染。将农村黑臭水体基本信息通过县级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并以行政村为单位通过公告栏等向村民公示,监管清单实行动态更新;探索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推动河湖长制向村级延伸。逐步消除农村地区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到2025年,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

第三节 深入开展固体废物处置利用

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在提取有价组分、生产建材、筑路、生态修复、土壤治理等领域的规模化利用。鼓励化工园区企业建设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强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环节环境管理,推动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贮存处置设施。以开发区、化工园区为重点,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强化不同行业间和上下游企业间原料产品互供、能源资源协同利用,推广使用再生产品和再生原料,加强企业、园区、城镇间能源资源等设施共建共享,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分拣和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快递包装可循环、可降解、易回收。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强先进节能、节水、环保技术研发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有毒有害原料清洁化替代,培育一批专业化骨干企业。

提升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和引导农民采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技术,持续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比例。严格执行地膜标准,严禁生产和销售使用厚度0.01毫米以下地膜,加快推进可降解农用地膜替代。加强农田残留地膜、化肥农药包装等监测和清理整治工作。切实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优先开展就地还田。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县可降解农用地膜替代,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加大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先进技术和新型市场模式的集成推广,推动形成长效运行机制。统筹农业固体废物能源化利用和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

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广光盘行动。积极发展共享经济,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流通。构建城乡融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推动城乡环卫制度并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垃圾分类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促进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管理制度和支持政策,畅通家电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全产业链条。推进市政污泥源头减量,压减填埋规模,推进资源化利用。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大幅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推动可降解替代产品应用,加强废弃塑料制品回收利用。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厚度小于要求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纳入淘汰类产品目录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违法行为。

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县静脉产业园,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落实建设单位建筑垃圾减量化主体责任,将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费用纳入工程概算。推行全装修交付,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产生。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应用。推动在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烧结制品及回填等领域大量利用经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开展存量建筑垃圾治理,对堆放量较大、较集中的堆放点,经治理、评估后达到安全稳定要求,进行生态修复。到2025年,建立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制度体系,具备匹配的建筑垃圾消纳或资源化利用设施。

第四节 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推进县城生态修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城市绿芯,加密布局绿化和休闲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县城生态湿地、郊野公园、口袋公园等公共绿地,打造城区绿色生活圈。加强城市河湖等自然风貌保护。实施城市河湖生态修复工程,系统开展城市河流、湖库、湿地、岸线等治理和修复,高标准推进县城水网、河湖生态岸线缓冲带建设,恢复河湖水系连通性和流动性。

营造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强化声环境功能区管理,开展声环境功能区评估与调整,在声环境功能区安装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加强建筑物隔声性能要求,建立新建住宅声性能验收和公示制度。严格夜间施工审批并向社会公开,强化夜间施工管理。推进工业企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严厉查处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超标扰民行为。加强对文化娱乐、商业经营社会生活噪声热点问题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倡导制定公共场所文明公约、社会噪声控制规约,鼓励创建宁静社区。到2025年,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

专栏7  城乡统筹工程

(一)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1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对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建成但尚未正常运行的乡(镇),完善收集系统和运营机制,确保尽快正常运营。推进全县农村污水收集管网二期工程建设,优先在乡(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干线沿线和省界周边乡(镇)的村庄敷设污水管网,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和服务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建设濮阳县城区道路保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综合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垃圾分拣中心和垃圾分类转运站。

(二)固体废物处置利用

以濮阳县静脉产业园为依托,加快实施濮阳县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综合提升工程、濮阳县餐厨垃圾收储运体系工程等项目,促进城镇低值废弃物协同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推进实施濮阳县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行动,完成濮阳绿探惠农科技有限公司濮阳县农村农林废弃物年产40万吨生物质颗粒回收利用项目;推动实施河南鑫泰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河南能信环保年综合处理5万吨废物和濮阳县嘉博利新型建材年产200万吨碎石、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

(三)美丽乡村建设

依托濮渠路、引黄入冀补淀干渠、106国道等建设四纵三横美丽乡村示范带。力争新增20个以上省级及以上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智慧平台中心。

(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

实施一河一园七点二十一路绿化工程,完成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市民广场、街头游园、城区道路行道树栽植、城南新区绿化亮化等建设;推进御龙河等生态水系建设,推进金堤河湿地公园东扩至106国道。

 

第九章 强化风险防控,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强化危险废物、重金属环境风险管控,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健全环境应急体系。

第一节 强化环境风险应急防控

加强环境风险预警防控。完善企业环境风险排查评估制度,推进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严格高风险企业监管,实施环境风险源登记与动态管理,开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第三方评估。对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且整治不力的企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石化、化工等行业应急预案管理。建立预案评估制度。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常态化管理。强化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评价,持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体系。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实行差异化、精细化管控。推进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提升生态环境应急能力。分类分级开展环境应急人员轮训,提升基层应急能力,规范应急准备与响应。加强应急监测装备配置,定期开展应急监测演练,增强实战能力。完善多层级环境应急专家管理体系。建设濮阳县危险化学品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县乡村三级应急指挥平台,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提升应急保障与救援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以化工园区、涉重企业为重点,健全防范化解突发生态环境事件风险和应急准备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企业责任。

强化跨界河流水环境风险防控。严格防控金堤河、马颊河等流域水环境风险。落实马颊河、金堤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各项任务措施。2025年年底前,完成金堤河S101桥、S209桥和工业大道桥导流槽、事故应急池等风险防范设施建设,完成青碱沟汇入金堤河急闸坝建设。加密水质监测,及时启动预警,严防出境河流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第二节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防范核技术利用领域安全风险。加强核技术利用单位及探伤等高风险活动辐射安全监管,督促核技术利用单位建立健全辐射安全长效机制。规范废旧放射源安全管理,加强废旧弃用放射源的清查收贮工作,确保废旧闲置放射源100%安全收贮。修订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提升辐射监测及应急响应能力。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持续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安全检查,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分级分类安全监管制度,加强辐射类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推进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性同位素审批备案事项线上办理。加强重点辐射污染源、电磁辐射设施监督性监测。强化核安全文化宣传和培育。

第三节 严格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管理 

提升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与利用能力。健全危险废物收运体系,提升小微企业和工业园区等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能力。推进企业、园区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能力和水平提升,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到2025年,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布局、处置能力、处置途径与需求相适应。

补齐医疗废物处置与应急能力短板。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统筹新建、在建和现有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以及其他协同处置设施等资源,建立医疗废物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清单,完善处置物资储备体系,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深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与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托具备条件的危险废物相关企业建设危险废物培训实习基地。在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第四节 重视新污染物风险管控

开展新污染物筛查、评估与环境监测。配合市级进行重点行业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信息调查和环境危害评估,识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以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全氟化合物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为调查对象,配合市级开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调查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估。

加强新污染物排放控制。加强石化、化工、医药等行业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强化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新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全面落实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淘汰和限制措施,强化绿色替代品和替代技术推广应用。对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新污染物的企业,全面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专栏8  环境风险防范工程

(一)环境应急能力和应急物资储备

加强濮阳县应急物资储备,实施濮阳县危险化学品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建设县乡村三级应急指挥平台,补充濮阳县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等。

(二)风险防范设施建设

完成户部寨青碱沟入金堤河前应急闸建设。完成金堤河S101桥、S209桥和工业大道桥导流槽、事故应急池等风险防范设施建设。

 

第十章 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第一节 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落实政府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生态环境治理负总责,组织落实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统筹做好监管执法、市场规范、资金安排、宣传教育等工作。充分发挥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制,夯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夯实相关部门责任,加强与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力度,推动各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网格化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强化企业生态环境治理责任。落实企业排污许可责任,加强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对已发放排污许可证的行业督促排污单位开展自查,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现场核查,督促排污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通过检查环境管理台账、核查年度执行报告、检查自行监测情况等。鼓励引导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重点排污企业应不断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水平,提高治污能力,加强重点排污企业污染物自动监控能力建设,推进总磷、VOCs自动监控设施的建设和运维。强化企业环境治理信息公开力度,并不断创新信息公开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节 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推进环境司法联动。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探索在人民检察院、法院设立专门的环境检察和审判组织,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办、起诉和审判力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案例线索筛查、重大案件追踪办理和修复效果评估。推动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与行政处罚、刑事司法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进行衔接。

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实施排污许可证分类管理,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落实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实施固定污染源全过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主要依据的生态环境日常执法监管工作体系,构建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建立环评、三同时和排污许可衔接的管理机制,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环保监管。

培育规范环境治理市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与服务投资、建设、运行。加强环境治理行业监管,加快形成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支持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环保管家、区域一体化服务模式、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站点、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等创新发展。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行专业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第三方治理单位污染治理效果评估制度。

持续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推进依托排污许可证实施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监管和考核。完善生态环境领域项目储备机制,实施一批重点区域流域、领域、行业减排工程,着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

第三节 提升监管服务能力

加强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机构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实现统一证件、车辆(装备)标识、制式服装。加大对濮阳县环境执法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加快补齐应对气候变化、农业农村、生态监管等领域执法能力短板,推进执法能力规范化建设。利用无人机、无人船、走航车以及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依托物联网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探索将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细化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相关监管和激励措施,做好正面清单企业的纳入、公开、调整工作。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和全过程记录。推行跨区域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开展重点区域、领域、行业专项督查和专项执法。

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构建PM2.5O3协同控制监测网络,配合市级建设运行VOCs自动监测站点。提升已有地表水断面自动监测能力,对青碱沟、贾庄沟、第二濮清南干渠等新增市控考核断面推进自动站建设。优化调整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加强部门间监测数据共享,完善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制度。构建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地下水污染源双源地下水环境监控网。增加环境监测人才,补充仪器、设备及药品,提升县级监测站硬件执法监测能力。强化项目资质能力认证,开展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加强农业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提升生态环境监控能力。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丰富排污监管手段,推进在线监控、用电监管、视频监控融合互补。提升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水平,推动涉VOCs、总磷、总氮等重点排污单位安装自动监控设备。规范排污单位和工业园区污染源自行监测,完善污染源执法监测机制,开展排污许可自行监测监督检查。

第四节 健全全民行动体系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政策、法规制度、进展成效、实践经验宣传与交流。持续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加强培训管理,确保培训效果。结合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和重要节点,用好新媒体平台及社区、学校等各方面社会资源,加强对生态文明思想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线上线下宣传,广泛传播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力争到2025年,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积极创建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等。组织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活动,到2025年,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组织开展各类环保实践活动,全面推行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出行。党政机关推行绿色办公,加大绿色采购力度,到2025年,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比例达到30%。企业强化环境责任意识,从源头防治污染,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动员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加强对环保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引导具备资格的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活动。

强化公众监督与参与。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信访系统等作用,畅通环保监督渠道,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不断扩展公众参与范围,逐步从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和诉讼等末端参与向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许可管理和环境执法监督等活动中延伸。

第十一章 规划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建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县委、县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规划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一同谋划、一起部署、一体推进。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信息公开,推动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第二节 加大投入力度

落实生态环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要求,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关系,增强基层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土地、规划、金融价格多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广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环境保护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环境保护基金。

第三节 细化评估考核

加强规划实施评估,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调度机制,细化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建立评估考核评价体系和年度进展报告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

第四节 完善监督机制

畅通监督渠道,发挥组织人事、统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完善政府向人大、政协的报告和沟通机制。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积极开展公众评价。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通过顶层设计,夯实部门责任,着力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督机制。加强规划宣传,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知、认可和认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规划的落地实施。

 


收藏】 【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