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发布时间 2017-10-12 15:36
发文机关
发文字号
标题 濮县政办〔2017〕74号濮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县“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濮县政办〔2017〕74号濮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县“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

《濮阳县“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79月7日

濮阳县“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河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6-2020年)》、《河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濮阳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新进展

“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卫生计生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维护和增进城乡居民健康,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计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为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末,全县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4.7岁,比2010年提高2.7;孕产妇死亡率由13.67/10万下降到11.6/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4.81‰和3.37‰。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民营医院、行政村卫生室、个体诊所)1052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813张,比2010年增加2010张;每千人口床位数3.31张,比2010年增加1.71张。有执业(助理)医师1766人,比2010年增加786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53人,比2010年增加0.62人。注册护士1463人,比2010年增加47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27人,比2010年增加0.37人。

——医保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实现了基本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参合率连年递增,2011年参合农民97.8万人,参合率99.39%2015年农民参合106万人,参合率达到了99.9%。新农合筹资标准从“十一五”末的人均150元提高到“十二五”末的470元,最高补偿额度提高到20万元。至2015年底,累计补偿参合农民936.98万人次,补偿医疗费用达16.6亿元。整合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的“六统一”,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待遇水平,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2016年,全县城镇职工参保50400人,征缴基本医疗保险费10419.1万元。城乡居民参保1094849人。全民参保率达到99.58%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于2009年开始实施,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2009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5年的40元。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十二大类45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重点人群主要包括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等。各乡镇卫生院采取定期进村入户、上门服务的方式为重点人群免费体检,开展测血压、量体重、查血糖、产后访视、健康指导等健康检查,使广大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到了免费的健康指导,接受健康干预,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发生。

——计生事业稳步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人口生育水平和变动态势基本平衡。2015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5.1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下降态势,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逐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面覆盖,公民出生缺陷预防意识显著增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供新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健康中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梦,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2.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健康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能力和水平的期望越来越高。尽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医疗服务业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快速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任务进一步加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人口空间分布不合理,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适应。传统家庭功能弱化,家庭规模小型化、成员居住分散化的趋势明显,家庭在婚姻、养育、养老等方面面临诸多新问题。由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新增出生人口将持续增加,同时人口老龄化明显加速,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医疗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大。未来对儿科、妇产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领域的医疗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3.健康领域发展方式转变对卫生计生事业提出新挑战。“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工作要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医疗服务行业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需要在卫生资源配置、服务提供模式、以及服务能力水平上多做工作,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努力为全体居民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健康服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保障居民健康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保障为着力点,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医疗卫生工作重心和资源下沉,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全力推进健康濮阳建设。

    (二)工作方针

    全县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以增进居民健康为中心,按照公平、可及、共享的要求,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计划生育权利,使全体居民共享卫生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按照增强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促进可持续的要求,更加注重政府与市场两手并用,更加注重“四医”联动改革,更加注重卫生计生事业与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和服务模式转变。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新增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增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性、均衡性和协调性。

——坚持立足县情,提升发展质量。突出濮阳县特色,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强基层、可持续的体制机制,探索适宜濮阳县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道路,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优势互补。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促进中医药学术和技术的发展,加快中医药现代化,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1.发展目标

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提供健康保障。

           ——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

           ——健康素养明显提升。推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关口前移,有效控制健康危险因素,控制、消除一批重大疾病。

——健康服务模式转变有效实现。机构间分工协作更加密切,分级诊疗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推开。

——健康产业不断发展。基本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提供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运行机制良好、服务品质优良、监督管理到位、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使健康养老服务业成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主要指标

2020,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或接近77;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6.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9.5/10万以下。

3.工作管理指标

1)疾病预防控制指标

结核病防治指标。到2020,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保持在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疫苗针对疾病指标。到2020,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继续降低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0.5%以下。

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控制指标。到2020,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到50%以上;按照“应管尽管”原则,将居家治疗的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全部纳入管理。

职业病防控指标。到2020,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率达到80%以上。

2)妇幼卫生指标

2020,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80%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6%以上;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85%以上。

  (3)公平保障指标

?卫生监督指标

  到2020年,城乡较大规模集中供水现场卫生监督监测覆盖率到达90%以上。

?医疗保障指标

2020年,全民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

4)卫生资源指标

?卫生人力资源指标

  到2020,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17,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76, 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达到4.52张。

?卫生投入指标

2020,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

三、重大发展战略

(一)实施全民健康战略

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实施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爱国卫生、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重点领域综合防治,着重从源头治理,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体育素养,保障群众健康。全面加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群众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快发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

(二)实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强化基层基础性工作落实。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稳定适度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实施人才兴医战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加大卫生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善用人和分配制度。建设一支“区域分布合理、人员结构优化、综合素质优良、学科梯队健全”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升全县卫生计生综合竞争力。

四、重点工作

(一)强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1.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强化政府配置卫生资源的主导地位,明确政府投入责任。遵循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适当控制公立医院总量,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着力加强儿科、妇产科、精神卫生、老年护理、康复等薄弱领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2.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医疗服务标准、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医疗服务行为、质量安全和医疗机构运行监管。探索建立医院管理机构的多种形式,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

3.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形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比价、差价关系,有计划、分步骤地提高诊查费、手术费、护理费、病床费和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政策。

(二)以促进全民健康为重点,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县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达到国家标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检验检测水平,开展重点疾病监测,强化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和管理。建立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全面改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服务能力,保障全面二孩政策顺利实施。加强职业病防治、采供血、食品安全技术支持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切实提升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2.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扩展服务内容,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建立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机制,进一步缩小城乡、地区和人群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3.加强慢病综合防控

健全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的慢性病防控机制。全面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建设,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和预防性干预工作,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基层综合防控。加强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和防治工作。健全死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和慢性病监测制度。加强龋病和牙周病防治,争取扩大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覆盖面。建立精神障碍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政策,逐步健全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体系,完成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任务。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4.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

巩固和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接种率,强化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管理质量,推进免疫规划示范县建设,以乡镇为单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继续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扩大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监测检测、综合干预、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态势。进一步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和措施,加大一般就诊肺结核发现力度,强化重点人群的主动筛查,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推进患者全程随诊管理。加强乙肝、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降低麻疹发病率、维持无脊灰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健全完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和质控体系,科学防治病媒生物。

   5.强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强化个人健康意识和责任,培育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的健康新生态。坚持政府主导,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居民健康水平作为政府目标管理的优先指标,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共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坚持大健康理念,注重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推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理,有效应对各类健康影响因素。坚持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优势与作用,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工作格局,使健康促进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到2020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普及并实现对贫困地区的全覆盖,人民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有较大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减少残疾和失能的发生。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有效实施,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初步形成,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6.提高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力

全面推行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孕前孕早期补服叶酸等妇幼重大公卫项目及孕产妇产前筛查,为孕产妇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城乡全覆盖,加大新生儿听力障碍、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疾病筛查力度,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积极应对全面二孩政策,着力改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妇幼保健机构“倍增”计划,加强妇科、产科、新生儿科人才培养。完善高危孕产妇、重症新生儿救治网络,提高濮阳县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救治能力,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全程服务和高危产妇专案管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安全。加强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提高妇女、儿童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提高妇幼健康水平。争取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7.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推进县级区域卫生应急决策指挥平台系统建设,实现县卫计委与各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互联互通;以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建设为驱动,加快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直报、风险评估、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信息报告工作,提升检测预警信息灵敏度,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辅助决策、指挥调度、信息处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

加快推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120急救指挥中心为核心,院前急救网络医院为依托,构建指挥统一、高效协调、功能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

8.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职业病监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体系。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职业健康检查防治网络,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职业病病人合法权益。

9.加强供血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医院输血科室建设,开展督导检查,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血。

10.加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实施“全民食品安全工程”,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立农产品全程追溯机制,构建从源头到餐桌全过程的大监管格局,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交流和风险预警工作。加强食品安全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升技术支撑水平。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机制,提高各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单位监测和事故应急能力。组织开展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备案和跟踪督查。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规定的宣传教育活动。

收藏】 【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