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河南省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于:2021-09-13 11:04)


一、工作目标

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同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为导向,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聚焦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创业和便利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创新政务服务供给模式,从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入手,持续推进跨省通办,实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

2021 年年底前,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并结合我省工作试点情况,确 75 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持续优化已实现跨省通办”的政务服务事项。积极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与邻边接壤、劳动力集中输入输出、东西部协作地区之间实现跨省通办”。

2021 年以后,其余 8 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逐步实现跨省通办”, 推动我省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全面开展,服务更加成熟、精准,有效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和跨省业务协同办理,切实满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二、重点任务

(一)梳理通办事项清单。

1. 落实全国“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主动与国家部委对接,逐项明确本部门负责事项的业务模式、实现路径和完成时限,并快速推动落地实施。省公安厅、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商务厅、医保局等部门要梳理可提前实现跨省通办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跨省通办改革试点,力争提前实现部分事项跨省通办

2. 编制我省“跨省通办”特色事项清单。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调研企业和群众跨省办事需求,按年度梳理汇总本系统省、市、县三级可以实现“跨省通办的事项,填写本部门跨省通办特色事项清单,并于 2021 8月20日前报省大数据局审核。审核通过后,由省大数据局统一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鼓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将本行业企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跨省通办范围。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探索推进本地有需要且有条件开展的跨省通办特色事项。

统一通办业务规则和标准。按照应减尽减的原则,大力推动跨省通办事项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程度。跨省通办事项要与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一致,对未纳入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的“跨省通办”事项,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三级三十二同”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事项办理要素标准,统一受理条件、申请表单、申报材料、办理流程、办理结果、收费标准等,编制办事指南和业务操作规程,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并逐步推动“跨省通办”区域形成统一的办事材料清单、办理要件和文书格式。

(三)优化通办业务模式。

1. 深化“全程网办”各有关部门要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深度。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现场办理的事项外,要按照应上尽上原则,将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河南政务服务网,提供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颁证送达等全流程网上服务;对存在认证、签名、领证等环节的事项,采取电子认证、电子签名、邮件寄递等方式解决。政府部门核发的证照批文可以通过数据共享查询、核验的,不再要求申请人到现场核验原件。

2. 拓展异地代收代办对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在不改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有办理事权的基础上,通过“收受分离模式,打破属地管理限制,申请人可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的跨省通办”服务窗口提交申请材料,窗口收件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身份核验,通过邮件寄递至业务属地部门完成办理,业务属地部门寄递纸质结果或网络送达办理结果。建立健全异地代收代办工作机制,明确收件地和办理地在收件受理、协调联动、问题处理、监督管理、责任追溯等方面的职责职权。支持各地进一步优化异地受理、无差别办理服务。

3. 探索“多地联办”对需要多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要改革现有业务规则,整合多地办理流程,改由一地受理申请,相关地方、部门内部协同,申请材料和档案材料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享,实现一地完成办理。建立多地联办”工作机制,明确办理流程和责任。

4. 推动自助通办聚焦市场监管、社保、医保、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可实现自助办理的民生类、证明类、公共服务类政务服务事项,依托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自助服务终端,推动实现政务服务自助通办,持续提升自助办理事项比例。

推进点对点通办。省教育厅、公安厅、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部门要聚焦我省外出人员旅居养老、婚姻生育、就业创业、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服务需求,主动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接,探索开展点对点跨省通办。鼓励各地自主开展与邻边接壤、劳动力集中输入输出、东西部协作地区的点对点跨省通办,率先推动一批通办事项落地。

深化全豫通办。巩固全豫通办改革成果,推动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接入省统一受理平台,将更多办事频率高、群众获得感强的事项纳入全豫通办事项清单。加强全豫通办服务窗口能力建设,选择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市和洛阳、平顶山、三门峡市、济源示范区分别组团进行试点,完善全豫通办异地收件、业务流转、问题处理、远程协助等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机制,分批将跨省通办事项纳入全豫通办范围。

三、保障措施

(一)设置“跨省通办”服务窗口。县级以上政务服务大厅要设置“跨省通办”服务窗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跨省通办”服务专区),配备专门设备和专职人员,提供咨询辅导、材料接收、结果反馈等服务,在大厅醒目位置公布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咨询电话、办事指南等信息,提供便捷的物流和支付渠道,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化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跨省通办业务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园区。加强窗口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跨省通办”服务能力和水平。

建设跨省通办应用管理系统。依托河南政务服务网建设全省统一的跨省通办应用管理系统,为线上线下跨省通办”全面落地提供有力支撑。在河南政务服务网及其移动端开设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作为我省跨省通办服务总入口,提供通办事项展示和网上申报、服务搜索、精准推送、办件查询、咨询投诉建议、好差评等功能。按照国家统一部署, 加快推动河南政务服务网与国家相关部委垂直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协同办理,依托跨区域查询、在线核验等服务提升办理效率。

强化跨省通办数据共享。建立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明确各环节操作规程,满足“跨省通办”数据需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跨省通办事项,梳理形成数据共享需求清单。数据管理部门要按照应享尽享原则,及时、准确通过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数据使用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确保数据规范、安全使用。根据跨省通办工作需要,将更多直接关系企业和群众办事、应用频次高的数据纳入共享范围, 加强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数据库建设,不断提升大数据支撑能力。



收藏】 【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