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于:2021-12-07 15:01)
服务市场主体行动方案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有效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4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0〕44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
1.探索推广“多评合一”等并联办理模式。健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立项与用地、规划等建设条件衔接,以办成项目前期“一件事”为目标,鼓励项目单位将项目可行性研究、用地预审、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水土保持评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等事项的申报材料编报为一套,政务服务网(大厅)统一受理、统一反馈,审批部门同步评估、同步审批,加快项目落地。(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应急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行政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制定社会投资小型仓储项目、社会投资一般工业项目、社会投资一般住宅项目、既有建筑装饰装修、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类型项目审批流程。对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产业类项目,试行取消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强制外部监理,鼓励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将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22天以内。(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管局、应急局、城市管理局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推进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省投资审批、规划、消防等管理系统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相关评审意见和审批结果即时推送。动态调整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行政许可、备案、评估评审、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等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公开办理标准和费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改革委等相关单位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深入推进“多规合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加快“一张蓝图”和“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落实省关于全面推进建设项目“联合测绘”改革的指导意见,实现联合测绘成果在市工程建设审批系统上共享应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
5.开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专项清理行动。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聚焦工程建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集中清理影响市场准入的显性和隐形壁垒,列出台账并逐项明确解决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市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局、教育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6.优化企业开户服务。鼓励和督促商业银行,通过整合填单、畅通预约渠道、简化审批环节、设立小微企业开户“绿色通道”等措施,压缩开户时间,提高服务效率。畅通预约开户渠道,引导各商业银行通过官网、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等开通网上预约渠道,使企业客户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实现账户预约。持续强化企业银行账户监管,督促、指导商业银行按照企业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严格落实企业银行账户相关制度,不得增加企业开户环节和负担。(人行濮阳市中心支行负责)
7.在重点领域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逐步在全市推进诊所备案制试点改革,将诊所设置调整为备案制管理。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前提下,制定进一步放宽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市场准入政策。建立体育赛事运营组织机构登记评定机制及赛事综合评估体系,推动公共资源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市卫生健康委、水利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聚焦重点领域推行告知承诺制。对建筑业企业及监理企业资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等审批,社会投资的小型低风险新建、改扩建项目及符合产业规划采用节水工艺、措施的项目,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局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9.做好省下放审批权限的对接管理工作。做好水利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审批、蓄滞洪区内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审批、河道管理范围内有关活动(不含河道采砂)审批省级审批权限下放后的对接管理工作;做好取水许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批部分省级审批权限下放后的对接管理工作。(市水利局、发展改革委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0.简化企业期满换证程序。严格落实对期满换证企业的“绿色通道”政策,对期满换证并作出生产条件未发生变化承诺的企业,免于实地核查。(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其他具有行政许可审批权的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强化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落实。精准开展辅导宣传,帮助企业按要求申报免税车型,梳理完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税收优惠目录,确保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落地。(市公安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税务局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在食品制售审批领域改革试点。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对只进行热食类制售(不含冷食类制售、裱花蛋糕等)的连锁便利店,不设置食品处理区面积等方面的审批要求。(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13.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频次。落实国家、省相关政策,对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频次由1年1次降低为3年1次。(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直各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改进涉企保证金收取范围和方式。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鼓励采购人免收履约保证金或降低缴纳比例。在建筑、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领域,推行以保险、保函等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市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委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
15.持续提升口岸服务水平。综合运用“两步申报”“提前申报”“担保放行”等作业模式,实施24小时预约通关,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全力压缩整体通关时间。加强B2B通关模式优势政策宣传,遴选试点企业,以点带面,引导企业线上交易,拓展外贸增长模式,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进口申报环节企业无需向海关提交装箱清单,出口申报环节企业无需向海关提交合同、发票、装箱清单,海关审核时确有需要可再以电子化方式提交。(濮阳海关负责)
16.落实精简单证工作。按照海关总署统一部署,积极研究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和随附单证可行性,对确需保留的监管证件实现网上申领、网上办理。(濮阳海关负责)
17.促进完善“单一窗口”功能。通过了解企业“单一窗口”使用体验,收集使用需求,专题研究,对超出权限的问题,反馈上级进一步完善“单一窗口”服务功能,提升口岸通关监管的科技化、智能化应用水平。(濮阳海关负责)
18.支持外贸企业创新发展。引导外贸企业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积极落实我省转内销支持政策,用足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对有进出口实绩且产品符合转内销标准的外贸企业开展体系认证、申请专利、商标注册给予一定比例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出口产品转内销提供金融支持,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结合实际开展内销保险项下的保单融资业务,加大流动性资金贷款等经营周转类信贷支持,开展应收账款、存货、机器设备、仓单、订单等质押融资,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直贷业务。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出口转内销产品,帮助企业融入项目产业链供应链。充分发挥大型批发市场、商超、零售等终端平台优势,设立外贸产品销售专区、专柜,组织各大型商业企业与外贸企业开展订单直采,拓展外贸产品内销渠道。支持外贸企业用好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优势,搭建线上展馆,开设数字化“外贸专区”。鼓励支持外贸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销售、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等新业态新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市商务局牵头,市金融工作局、人行濮阳市中心支行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9.促进外企投资便利化。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和《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由备案转为信息报告制。市场监管部门统筹指导企业登记系统的使用,实行“一网通办”,将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信息推送至商务部门,实现市场准入、内外资标准一致,切实做到法律上平等,政策上一致。(市商务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进一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20.优化部分行业从业条件。全面落实取消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以外的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政策,并将相关考试培训内容纳入相应等级机动车驾驶证培训内容,驾驶员凭培训结业证书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加快推动劳动者入职体检结果互认。(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卫生健康委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1.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发建设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信息网上即时查询功能,逐步形成“一点存档、多点服务”一体化服务格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22.完善支持灵活就业政策措施。落实国家、省支持灵活就业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人员劳动用工、就业服务、权益保障办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23.规范流动商户经营行为。在不影响市容环境、交通秩序、污染防治、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上,以县(区)为单位,充分利用、规范管理现有流动商户临时经营场所(点),合理设定经营时间,规范流动商户经营行为。(市城市管理局、商务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及各县〔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4.清理新业态不合理管理措施。加快评估全市已出台的新业态准入和监管政策,全面清理不合理管理措施。(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5.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包容审慎监管措施。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准入和执业管理,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将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及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市卫生健康委、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6.增加新业态应用场景等供给。适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增加新业态应用场景等供给。聚焦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实施智慧化示范工程,培育一批智慧化试点应用场景。加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推广应用力度,探索地理信息与北斗、5G、大数据、区块链等综合应用。(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委、教育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7.完善数据共享管理机制。制定我市数据共享管理办法,明确数据安全、共享、开放、使用等细则,在合法、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和政府部门数据向社会公众开放。(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委网信办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化
28.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将涉企登记、备案方面的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等一般性信息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行“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网归集、一档管理”,让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通过濮阳市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服务平台,实现市场主体和市场监管人员“零见面”即可办理所有市场主体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所有商事登记业务,方便群众高效快捷办事。(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29.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现企业“持照准营”“准入即准营”,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便利。(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30.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通过一张身份证完成注册登记,一个平台实行信息即时推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公安局、税务局、人行濮阳市中心支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1.实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在申请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设立或变更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时,申请人可以提交《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书》作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的合法使用证明,不再要求企业提交房屋权属证明或房屋租赁协议等其他证明材料,申请人对申报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32.免费为企业发布遗失公告。营业执照丢失或损坏的,企业无须再在报刊上刊登作废声明,按照自主公示、自负其责的原则,自行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通过“营业执照作废声明”栏进行公示即可,无需承担任何费用,切实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33.逐步扩大电子发票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试点纳税人范围,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和普及化。2021年6月底前,基本实现纳税人主要涉税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办理。(市税务局牵头,市直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4.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一、二、三类企业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分别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6个工作日以内、8个工作日以内。人行国库部门对审核无误的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市税务局牵头,人行濮阳市中心支行、濮阳海关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5.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强化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与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的对接互联,扩大税务、信用、社保、电力等核心数据共享范围,加大共享力度,研发推广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推动线上金融服务覆盖全市中小微企业。(市金融工作局牵头,人行濮阳市中心支行、濮阳银保监分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管理措施
36.降低申报门槛。取消发证前产品检验,改由企业提交具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实施证书延续减免程序,对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申请延续的企业,生产条件无重大变化且无违法行为的,可直接换发生产许可证,并免于实施换证后监督性现场审查程序。(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37.压减申报材料和办理时限。实行网上申报,全面取消纸质申报材料,企业只需在网上提交“一单一书一报告”(即:生产许可证申请单、质量安全承诺书、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即可。推行电子化、无纸化审批,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发证,从申请到审批获证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简化优化内部办理流程,明确受理、审查、核准等各工作流程办理时限,将作出许可决定时限由原来6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能当天办结的当天办结。(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38.实行“一企一证”。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企业,实行“一企一证”制。凡是具有营业执照的生产企业,同时申请生产多种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产品,审批发证部门一并实施审查并按照规定时限作出决定,颁发一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在副本中同时注明许可的产品名称。(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七、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
39.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制度。研究建立政策评估制度,建立对重大政策开展事前、事后评估的长效机制,逐步将各类涉企政策全部纳入评估范围。推进政策评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政策更加科学精准、务实管用。(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直相关单位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0.深化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完善首席服务员管理办法,优化首席服务员选派、调整和日常管理,加强对首席服务员的培训、交流,打造精干队伍,提升履职能力。加强对企业(项目)问题的收集、协调、研判、会商、督办的闭环管理,创新实施“服务员+服务团”工作方式和“交办督办+协调会商”问题解决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定期组织首席服务员作用发挥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市委组织部、市委营商环境办牵头,市直相关单位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1.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分包重点项目和联系民营企业、商会制度,主动靠前,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每月开展“政企交流面对面”活动,分析研究工业运行态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立即解决和答复的,建立企业反映问题化解工作台账,及时进行交办、转办、反馈。(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相关单位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2.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统筹各类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渠道,加快推进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整合,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热线受理、转办、督办、反馈、评价流程,及时回应企业和群众诉求。(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直相关单位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3.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运用。根据省对我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持续开展专项整改提升行动,严格落实评价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绩效奖金、评先树优、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三挂钩”制度。(市委营商环境办牵头,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4.抓好惠企政策兑现。建立惠企政策发布、宣传、解读等机制,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主动精准向企业推送政策,各级各有关单位在出台惠企措施时要公布相关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开展“惠企政策进千企”服务企业系列活动。丰富惠企政策宣讲方式,通过宣讲团现场宣讲、微信群发布、公众号推送、网站政策法规版块解读等方式宣传国家、省、市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企业政策知晓率和项目申报成功率。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对确需企业提出申请的惠企政策,合理设置并公开申请条件,简化申报手续,实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市直相关单位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级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研究推出更多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市直有关单位要主动加强与省政府部门的汇报沟通,积极争取指导和支持,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确保改革举措精准有效。市委营商环境办要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指导,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