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乡:党建引领强治理,真抓实干促振兴
(发布于:2023-06-29 09:44)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定心丸”。近年来,海通乡坚持“抓党建、强治理、促振兴”,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强基铸魂,筑牢红色为民堡垒。系统谋划,健全党组织有效运行保障体系。“一面旗”引领。围绕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以村“两委”届中履职分析为契机,找短板、求突破,创建党建示范点3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个,先后培训乡村干部928人次,厘清思路、提升本领、增强能力,锻造为民干事创业“硬核”队伍。“一张网”推进。持续完善“乡-村-村民小组-村民”“红色”工作机制,充配527名网格员将包联责任“一竿子插到底”,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全员在格”治理格局,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一中心”服务。以“党建为圆心”拓展服务半径,先后投资100余万元,打造高标准、规范化的综治中心和党群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下联通,一站通办”,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一条心”联动。广泛吸纳“两委员一代表”、乡贤、退职干部等,借助“居民议事会”“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平台,构建党建联建机制,以“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活动共办”实现“群众事群众议”,打造多方联动、多元互补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提质增效,赋能金色富民产业。完善“党支部+集体经济+社会企业”运作模式,将党建引领“组织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生产力”,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上,使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一个产业兴。建立东森产业园、长城润滑脂等4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组织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守好群众“粮袋子”,指导做优做强长江以北润滑脂生产基地,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产业体系,前康庄村优质瓜果、沙堌堆村优质辣椒等一批特色农产业遍地开花,持续擦亮刘吕邱村文信荷园文旅名片,推动东森产业园电商群健康发展,孵化培养更多本土网红主播,打造“网创之乡”,持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抱团发展。一方群众富。为避免“大户干,群众看”,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强村富民。以“党支部+合作社”为抓手,以党组织有形之手紧密联结群众奋斗之手,成立37个合作社,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推动群众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规范收益分配。流转土地1.5万余亩,进一步解放劳动力,借助二三产业,直接带动20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实现“资产收益”“劳动收益”多元增收。

涵养文明,厚植绿色惠民乡风。加强党建引领,建强实践阵地,建设文明和谐“大美海通”。“一纸规定”移风易俗。依托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宣传、商议修订村规民约,持续拓展思想宣传、文化文艺、志愿活动等服务内容,凝聚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借助红白理事会、居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以有效约束破除婚丧嫁娶中的陈规陋习,倡导践行新文明新风尚。“一张榜单”文明新貌。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乡村光荣榜”“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评选“好党员”“好婆婆”“好丈夫”等612人,评定“十星级文明户”1281户,发挥五老人员示范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准,加快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把扫帚”美丽乡村。多形式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宣传教育,发动党员群众3000余人次,定人员、定职责、定标准,对卫生死角、绿化带、街道胡同等垃圾集中清理,整修道路1400余条,美画墙面60000余平方。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治理成效观摩评比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逐一销号,督促各村党支部学经验、找差距、抓落实,让人居环境提“颜值”增“气质”。



收藏】 【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