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于:2024-07-01 10:28)


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4〕277号)要求,为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服务功能,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持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水平更好推动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为我县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结合我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要求,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持续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扎实履行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指导服务、人员培训等职能任务探索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半公益、经营性组织协同服务机制,加快推进信息化手段普及应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强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实施原则

(一)聚焦重点,服务大局。围绕科技支撑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提单产行动,强化品种和技术供给,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二)聚焦主业明确导向围绕术集成示范、指导服务、宣传教育、防灾减灾等公益性职责,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加大力度培育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打造精干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继续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校、科技服务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多方协同有效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典型模式、经验做法

(三)聚焦实绩强化管理围绕技术入户率到位率服务对象满意度,通过集中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开展全过程全覆盖绩效评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农技推广机构要加强对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指导落实落细落地各项推广措施。

三、年度目标

通过项目任务实施,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人员队伍保持稳定,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技术集成示范等公益性功能不断增强,支撑服务三农中心工作作用持续增强,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生物育种产业化和农药速测技术推广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成效突出。聚力打造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招募5名特聘农技(动物防疫)员,轮训141名基层农技人员,培育3名以上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县域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推广骨干人才)130个以上辐射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稳定建设3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推介一批主导品种,推广10项(次)以上的先进适用主推技术,在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开展5场(次)以上的技术示范展示活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做实稳产保供科技服务

1.科技支撑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在粮食生产大县开展科技支撑大豆、玉米、小麦、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分区域集成组装综合技术方案。针对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制约因素,形成本地化综合技术方案。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在粮食生产大县及其重点乡镇全覆盖开展综合技术方案的示范展示,大幅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支撑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推进优良品种、配套技术、管理措施集成应用,推广高效轻简化的生产模式。

2.扎实推进先进技术试验示范落地应用。一是标准塑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能力。结合县实际,加强行业协调统筹,建设3个长期稳定、作用突出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每个基地按照标准统一树立“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识牌明确年度技术示范和服务任务,健全管理评价制度,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带动作用。是精准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增强农业科技辐射带动能力。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遴选科技示范主体,每个乡镇(区域)农技站对接服务不少于1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全县遴选示范主体不少于130个,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良种良法良机良艺应用展示示范,加快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模式,提升其科学种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做好农技推广服务和创新

1.深入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遴选推介一批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组织开展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用好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健全“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推广责任机制和“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服务机制,实行技术服务首席专家负责制,全县遴选农技指导员不少于141名,名县乡农技员负责指导5个左右行政村,至少联系2—3个家庭农场或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动先进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做好农业防灾救灾减灾技术指导服务。

2.探索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构建以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为主体,科研院校、科技服务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半公益、经营性机构相互协同的服务体系。一是推动县级农技推广服务力量下沉,针对重点乡镇,分产业创设区域性服务机制,将县乡农技员和农民技术员连点成线。二是支持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通过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方式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开展农技推广区域站与科技小院联建试点,探索创新一站、一院、一产业、一团队、一场所“五个一”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三是支持中原研究中心探索区域性农业科研机构与地方农技推广部门合作的有效模式。聚焦粮食、油料等本地重要农作物,针对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作物多熟制、农艺农机融合以及高产抗逆品种推广等单产提升技术需求,做好农机推广机构与科研院校、科技服务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协作,探索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优势互补的农技推广协同服务机制。四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生产管护、存储加工等全程科技服务。

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1.提升农技推广队伍能力素质。是各地要聚焦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能力建设,完成1/3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重点抓县域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和农技指导员培训,统一组织连续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项目县根据地区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要求,采取课堂教学、异地研学、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分产业、分层次开展不少于5天的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2天。鼓励各地探索基层农技员学历提升工作,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的学历结构。二是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制度机制。统筹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农技推广人才培训规划,强化培训师资力量建设和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创设线上培训“云学”平台,构建省级示范培训、市县实地培训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融合培训模式,灵活运用理论教学、现场实训、案例讲解、论坛交流等培训方式,优化创新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路径,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2.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一是支持有条件地区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等培养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队伍。二是脱贫县实行特聘计划全覆盖,每个脱贫县特聘农技动物防疫)5名。进一步实施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不断规范特聘农技员管理,科学编制招募计划、规范招募程序、完善续聘管理、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将“土专家”“田秀才”以及“三支一扶”计划中涉农毕业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等逐步吸纳为农技推广服务重要力量。

提高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

1.多渠道开展线上推广服务。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农技推广APP使用,加大直播平台、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运用,引导农技员、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农业科技特派员等有生产实践经验的科研人员,在线开展业务培训、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农技服务。加强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建设,优化服务功能,简化操作流程,扩大用户数量,提高平台的认知度和使用率,进一步健全部地协作,加强数据共享。

2.扎实推进平台应用与管理。继续将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作为项目推进实施、绩效管理、经费安排的重要支撑,加强工作动态、文件材料、能力提升、主推技术、主体培育和示范基地等内容的数据填报和更新工作。支持各地健全多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探索推进农技员、特聘农技员注册及核准机制,全面拓宽平台的覆盖面和使用率。

项目资金安排

1.农技人员推广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产生的交通费、午餐费、通讯(流量)费等;聘请技术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所产生的劳务费、交通费等。服务补助按照各地有关差旅补助标准执行。该项支出不得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35%。2.特聘农技员服务补助。原则上特聘农技员服务补助不超过3万元/人/年。3.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示范主体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集成熟化、示范展示所需的物资投入以及培训观摩活动所需费用。该项支出不得低于项目资金总额的25%。4.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补助。主要用于各层级农技人员线上线下培训,包括教师授课费、教材费、场地费、食宿费、交通费等。该项支出不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30%5.信息化服务建设补助。主要用于科研教学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情信息咨询、技术科普培训视频制作信息化农技推广服务活动所需的费用,该项支出不得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5%。6.其他补助。主要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宣传报道、绩效考评等相关费用,该项支出不得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5%。

六、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充分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支撑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以党组书记为组长,有关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濮阳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制计划、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人事科教股,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强化管理,综合评估。按照《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建立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明确绩效目标,强化过程管理,严格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利用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做好项目资金执行、绩效目标上报等工作。

(三)做好总结,注重宣传。要认真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发掘宣传一批在稳产保供、应急救灾中涌现的经验模式、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用好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直播、短视频、长图等新媒体形式加强宣传,为农技推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濮阳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日



收藏】 【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